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秘闻 > 揭秘吴三桂与祖大寿降清谁是最大受益者

揭秘吴三桂与祖大寿降清谁是最大受益者

日期:2017-12-14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吴三桂与舅舅祖大寿,都是从大明投降到满清,有人说,这两人都是大明的叛逆之臣,是汉奸。也有人反驳说,吴三桂在投降满清与叛逆之臣、汉奸有本质的区别,两人降清,都是出于无奈,面对即将土崩瓦解的大明江山,他们就是拼死在疆场,也无回天之力,如果不投降,换来的将是将士们和百姓的血流成河、遍地尸体。历史以来,很多文史爱好者针对吴三桂与祖大寿,褒奖不一,骂声不断,赞扬也是不断。那么,吴三桂与祖大寿投降大清谁是最大受益者?

祖大寿投降满清早于吴三桂,祖大寿两次降清,一次是诈降,第二次是真正的投降,归顺了皇太极。鉴于祖大寿的第一次诈降,在第二次投降后,皇太极就再也没有重用他。

祖大寿不仅是吴三桂舅舅,也是吴三桂的姑父。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娶了祖大寿的妹妹,后来祖大寿又娶了吴三桂的姑姑,就是这层关系,让吴三桂和祖大寿是亲上加亲。

祖大寿是明朝末年的大将,在抵御满清大军时立下了汗马功劳。皇太极欣赏他,就想让祖大寿投降满清。结果,在第一次战役中,祖大寿所坚守的城池被皇太极带兵包围数月。没有了外援之力,祖大寿无计可施,这个时候,城池断粮,没有吃的,出现了“人吃人”现象,出于无奈,祖大寿答应了皇太极投降满清。结果,到了锦州城,祖大寿与皇太极“翻脸”,打死打伤很多清军,面对祖大寿的诈降,皇太极十分气愤。有了第一次的教训,在祖大寿第二次投降时,皇太极就弱化了祖大寿的权利,不给他重兵,不再重用他。

有后人这样对祖大寿的评价“两次降清,两朝贰臣,有勇有谋,为了将士和百姓安保性命,此人心中有忠义。”

皇太极评价祖大寿:“能久守者,读书明理之效。”

石廷柱评价祖大寿:“第明国京都,倚祖大寿为保障。”

夏允彝评价祖大寿:“大寿家富而勇,曾犯法,几被戮于承宗,赖崇焕力救,故相得甚欢。及为大帅,子弟皆贵为刘帅,家丁皆夷人、辽人,多善战。都下擅归,以崇焕下狱激之使然。而其母痛责之,其妻故妾也,亦持之甚坚,故仍为国用。永平恢复、锦州力守,皆有功。但围既久,粮已竭,而援兵不起,遂以城降,而身自逃归。或云已输诚于东夷,已谓吾归即举八城尽降,故东夷纵之。然归而即为国固守,虽其子在虏中不之顾也,亦非有意负国者。力守松、杏两山,与洪承畴被围年余,力竭而陷,遂致失节。”

梁启超评价祖大寿:“祖氏兄弟,大寿、大弼、大乐以督师裨将,遵其方略,犹能为睢阳之守着岁余,非洪承畴之降,锦州固未易下也。”

佚名评价祖大寿“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真个里外不是人。”​

吴三桂是山海关总兵。大明到了暮年,已经是江山欲坠。李自成为了尽早拿下大明江山,就想争取吴三桂。两人也谈好了,吴三桂归顺李自成。可是,李自成手下的大将刘宗敏不争气,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因此有了“怒发冲冠为红颜”这一说。吴三桂被激怒了,倒戈李自成,与李自成对干起来。这时,多尔衮又杀到长城脚下,吴三桂腹背受敌。为了能把李自成打垮报仇,吴三桂投降了多尔衮。在以后的岁月里,吴三桂有了势力,再次举起反清大旗,自己做了皇帝,建国号大周。对吴三桂的评价,历史以来几乎完全是贬义的。很少有褒奖吴三桂的。对于吴三桂的贬义评价,有人认为,处于当时的朝代,吴三桂就投降大清时,也是处于无奈。在投降大清前,吴三桂至少还是一位忠心报国的战将。在互联网上,我看到这样一篇关于吴三桂文章,作者是这样对吴三桂的评价的,现将摘录下来,供大家欣赏,文章最后一段是这样描述的:“因此对于几乎完全是贬义的对吴三桂的评价,我个人不太认可,至少,它没有公正的反映了吴三桂其人。就人本身说,吴三桂应该还算是位杰出将领的,人品也可圈可点。关键是,他本人从来就没有投降思想,但是在当时的情势下,也许他唯有自尽了才会换取个民族英雄的名声,反之就必然会是民族罪人,没有其他选择了。我们今天说他的错误,完全是出于民族感情,但在个人感情上,我觉得吴三桂还是一个值得赞赏的人的,他从来就没有作为一个“奸贼”存在过,只是无情的历史把他推向了“罪人”的行列,这是历史的不幸,更是吴三桂的不幸。”

 吴三桂与祖大寿投降大清谁是最大受益者?说到受益者,当然是满清王朝了,他们的投降,加速了大明王朝的灭亡日期早一天到来,加速了大清入关进京的进程。吴三桂和祖大寿在大明王朝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两人一前一后投靠大清,皇太极高兴至极,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个普通的道理连平民百姓都知道,更何况他一个开国皇帝。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