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发现 > 玛雅文明腹地响起中国考古“远行”号角

玛雅文明腹地响起中国考古“远行”号角

日期:2017-09-28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在石头建筑的台基边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学家李新伟蹲下身,仔细分辨周围土壤的颜色和形态。这一次,他探查的不是祖先“黄帝”的线索,而是玛雅城邦科潘的兴衰之谜。
  在中美洲洪都拉斯科潘省潘墟镇东北约1公里处,一个消失的玛雅王国隐藏在热带丛林里,考古“联合国队”的测绘、发掘和修复工作已进行了一个多世纪。今年5月,这里建起了第一个中国考古工作站。
  科潘响起了中国考古“远行”的号角。与以往不同,这个海外考古项目将更多地讲述“别人的故事”。
  为什么中国考古学家千里迢迢跑去探索一个迥异于己的文明?当李新伟从泥土里挖出一件肖似中国龙首的羽蛇神头像时,他有了清晰答案:“不知其他文明之美,如何得知自己的独特和灿烂。”
 
玛雅文明腹地响起中国考古“远行”号角
在2016年度的科潘遗址考古发掘中,李新伟和洪都拉斯考古学家荷西(Jorge Ramos)在隧道里分析早期建筑的结构。社科院考古所供图
  首登国际考古最高“舞台”
  科潘被称为玛雅世界的“雅典”,范围大致包括洪都拉斯的科潘河流域及危地马拉的牟塔瓜河流域中部。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各国考古学者已在此持续工作百余年。
  两年前,中国和洪都拉斯选定一处编号为8N-11的玛雅贵族院落,开始为期五年的考古合作。李新伟带领的中国考古队进展迅速,在北侧中心建筑、西侧附属建筑取得初步成果。
  科潘遗址是一个最高水平的国际考古“舞台”,作为新人的中国考古队难免受到质疑。“我们主要的担心是对玛雅文明不熟悉,尤其是它的精神信仰体系。”李新伟说,但对于田野考古技术,“我们有充分信心”。
  在面积4000平方米的贵族院落遗址,若按洪都拉斯考古传统的绘图方法,一天才能完成一个2平方米左右的“探方”测绘。而中国考古队通过无人机拍摄,利用专业软件生成高分辨率三维模型,可以快速、精准记录所有遗存的位置、形状和性质。
  一开始,洪都拉斯方的领队荷西心有顾虑,拒绝采用中国考古队的新方法。李新伟就先绘制几个探方图,请荷西自己对比。对方心悦诚服,工作效率和精度由此大增。
  社科院考古所科研处处长刘国祥说,中国田野考古的装备和技术已经世界领先,将在更多海外考古项目上大展身手。
 
玛雅文明腹地响起中国考古“远行”号角
在科潘遗址的考古发掘间隙,中国考古学家和当地考古工作者在林间空地欢聚小憩。社科院考古所供图  
  “中西合璧”解玛雅之谜
  玛雅人笃信生命循环,他们推倒旧墙,在废墟上重建新墙。这让玛雅建筑往往呈现俄罗斯套娃般的复杂结构。要“解剖”各时期的建筑演变,当地考古者沿用多年的是一种“打隧道”方法。
  此法非常复杂,但李新伟还是愿意一试。不过,他要求当地考古工人仔细记录台基边缘的土色、土质。
  “中国考古学家有注重地层关系的传统,这对分析建筑的倒塌过程非常重要。”这位史前考古专家说。李新伟曾主持发掘中国从南到北、各种地貌的聚落遗址,对大型、多时期的宫城遗址有独到经验。
  果然,中西合璧的发掘方法收得奇效:不仅有精美雕刻不断出土,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考古队成功“解剖”出北侧主体建筑三个不同时期的形态,并通过地层分析大致推测出其倒塌、复原和重建的过程。考古发现显示:这座贵族庭院的发展演变,与科潘王国的兴衰密切相关。
  在2017年美洲考古学会年会上,说着一口流利英语的李新伟成为科潘板块第一位发言的中国学者。报告结束后,国际同行纷纷上前祝贺。
  促成科潘考古合作的“关键人物”——哈佛大学研究玛雅文明的专家费什对此并不意外。他师从已故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对中国考古学家的学术能力“深具信心”。
  “虽然中国踏入玛雅世界的时间尚短,但我深信中国学者将来一定可以为玛雅文明研究作出贡献。”他说。
 
玛雅文明腹地响起中国考古“远行”号角
在科潘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中方考古队员正在指挥当地工人使用电子全站仪进行三维测绘。社科院考古所供图
  中国考古人学讲“世界语”
  在玛雅的“世界”里,李新伟晒得黝黑,戴着牛仔毡帽,穿着短靴,看起来很像电影《夺宝奇兵》里的角色。回到中国,他成了“网红”,数以百万计的网民在线听他讲那些远在中北美洲的故事。
  社科院外国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荆志淳认为,中国年轻的考古学生具有更远大的视野,也有更好的外语基础。“我们未来的重中之重是培养会说“世界语”的考古学家。”他说。
  发生在公元9世纪的玛雅文明整体衰落至今仍是待解之谜。李新伟说,中国考古学者“有信心获得可以促进玛雅文明研究的独特体悟,这是非常引人入胜的研究课题”。
  社科院外国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王巍认为,“一带一路”合作为中国考古走出去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多样性,一定会对世界考古学的发展,作出独特贡献”。
  在科潘,李新伟坚持每周学习三次西班牙语。“一是为了工作方便;二是表明我们扎实开展工作的决心和诚意。”他说,“我们想在这里做上一百年,那散布在丛林深处无人问津的金字塔也许正等待着中国考古人的探访。”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