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发现 >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发现大量夏商时期冶铜遗存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发现大量夏商时期冶铜遗存

日期:2018-12-15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中条山及周边区域铜矿开采、冶炼和利用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但一直缺乏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数次派人赴垣曲境内的铜矿山调查,在同善、篦子沟、铜矿峪等地发现了多处采、冶铜遗址,但大多年代较晚。本世纪初,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开展考古调查,在运城盆地东部山前地带发现了多处先秦冶铜遗址,西吴壁遗址就是其中规模较大,内涵丰富的一处。2018年春、秋两季,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组队,在西吴壁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获得大量二里头、二里冈时期的冶铜遗存,为研究早期冶铜业的发生、发展等学术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西吴壁遗址位于山西省绛县古绛镇西吴壁村南,地处涑水河二级阶地上,南距中条山仅数公里。遗址东、南、西侧均被冲沟环绕,东、南冲沟内曾有泉水,向南流向涑水河。西吴壁遗址面积约40万平方米,包含仰韶、龙山、二里头、二里冈及周、汉、宋等时期的遗存,以二里头、二里冈期遗存最为丰富。2018年,我们在遗址北部分区域展开较大规模发掘,发掘面积达1100平方米,获得大量二里头、二里冈时期的冶铜遗存。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发现大量夏商时期冶铜遗存

▲ 中部发掘区鸟瞰图   

 

 

  二里头、二里冈时期遗迹包括灰坑、灰沟、房址、木炭窑、冶铜炉残迹等。 

  房址数量不多。一些房址形制较特殊,如一处二里头早期地穴式房址,开口线为圆角长方形,呈东—西走向,近东壁处有窖穴,近底部有很多冶炼炉渣和烧土堆积。另一处二里冈期房址分里外间,里间呈圆角长方形,带有多个经火灼烧的壁龛,有一窄通道与外间相连;外间被多个遗迹打破,残存部分略呈半圆形,底较平,附近遗迹多见炉渣等冶铜遗存。这两处房址可能都与冶铜有关。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发现大量夏商时期冶铜遗存

   

▲ 带有壁龛的房址   

 

 

  灰坑按形制可分为袋形坑、长方形(或方形)直壁坑、椭圆形坑、圆形锅底坑及不规则形坑等。袋形坑口大底小,底较平,多为窖穴,废弃后成为垃圾坑;长方形(或方形)直壁坑数量较多,坑壁、底常残存木炭,或为干燥坑。另有一些长方形坑带有壁龛,形制特殊。许多坑内常见炉渣、残炉壁等,当与冶铜活动密切相关。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发现大量夏商时期冶铜遗存

▲ 与冶铜有关的灰坑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发现大量夏商时期冶铜遗存

▲ 方形干燥坑  

 

 

  木炭窑目前仅见一处。残存部分略呈圆形,壁近直,内壁经高温灼成青烧土,未见一般陶窑的窑畀、火塘等,推测当为烧制木炭所用。 

  发现一处二里冈期冶铜炉残迹,其北靠生土,残损甚重。据残存部分推测其本应为近圆形竖炉,口径小于1米。残迹下为黄褐色垫土,较致密,夹杂大量红烧土块,叠压于灰土之上。“炉体”内壁粗糙,无明显烧结面,说明炉壁、底均已残失。炉内堆积为灰色和灰黑色土,包含物有炉壁残块、红烧土颗粒,另有少量陶片。“炉体”南侧出土较多炉渣、炉壁、铜矿石等冶铜遗物。“炉体”北侧存在大面积踩踏活动面,向北延伸十余米,串联多个二里冈期遗迹,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出土遗物包括陶、铜、石、骨器,以及大量冶铜炼渣、炉壁(或坩埚壁)、铜矿石、木炭等。 

  陶器按时代可分二里头、二里冈等时期。二里头期陶片多为灰陶,另有少量黑陶,纹饰以绳纹为大宗,另有蓝纹、附加堆纹、旋纹等,器型包括深腹罐、小口矮领鼓肩罐、单耳罐、捏口罐、鬲、盆、敛口斝、鼎、蛋形瓮、敛口瓮、器盖等。整体文化面貌与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较为一致,时代涵盖二里头二、三、四期;二里冈期陶片以灰陶为主,纹饰多为绳纹,另有旋纹、附加堆纹、同心圆纹、兽面纹、云雷纹等,可辨器形有鬲、甗、豆、盆、大口尊、蛋形瓮、矮领鼓肩瓮、坩埚等。文化面貌与早商文化东下冯类型接近,时代包括二里冈下、上层两个阶段。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发现大量夏商时期冶铜遗存 

 ▲ 二里冈期陶器   

 

 

  石器包括石刀、锤、杵、砧等。使用痕迹均较明显,一些石器,如石锤、杵、砧等,明显沾染铜锈,且与铜矿石、炉渣等物一起出土,当与冶炼铜矿密切相关。此外还见一件二里冈期的石磬。 

  出土大量兽骨,其中一些经加工成为骨器、卜骨等。骨器包括骨针、骨笄、骨圭等;卜骨多为肩胛骨加工而成,均为圆钻。 

  大多数二里头、二里冈期遗迹出土冶金遗物,如冶铜炼渣(炉渣)、炉壁(或坩埚壁)、矿石等。目前二里头、二里冈两个时期所见冶金遗物数量基本相当。几类冶金遗物中,以炉渣数量最多,炉壁和矿石及其他遗物稍次之。另发现多件残石范,形制均较简单,用于铸造小型工具。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发现大量夏商时期冶铜遗存

▲ 石质工具、范   

 

 

  成熟的青铜器产业格局包括采矿、冶铜、铸造三个环节。闻喜千斤耙等遗址的考古工作表明,不晚于二里头时期,中条山腹地铜矿便得到开采,二里冈时期规模有所扩大。所采铜矿少量在矿山冶炼,其余去向不明。作为已知中国内地最早、规模最大的冶铜遗址之一,西吴壁遗址的发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资料。夏商时期先民在采取铜矿后,运至交通便利、自然环境更好、便于生产和生活的西吴壁等遗址冶炼成铜锭,再送至都邑性聚落进行铸造。西吴壁遗址夏商时期冶铜遗存的发现,填补了早期青铜器产业链的空白。 

  夏商时期炼炉残迹、铜炼渣(炉渣)、炉壁(坩埚壁)、矿石、石范、石锤、石杵、石砧等大量冶铜遗存的发现,表明西吴壁遗址是中原地区时代最早、规模较大的冶铜遗址之一,具有较高的专业化生产程度。西吴壁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早期冶铜手工业的技术与生产方式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发现大量夏商时期冶铜遗存  

  ▲ 炉渣、矿石、炉壁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无论祀或是戎,都需依托铜这样的战略资源。张光直先生曾指出,夏商王朝都城变迁与追逐资源密切相关。西吴壁遗址的考古工作,为探索夏商王朝的崛起与控制、开发、利用铜这种战略资源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2018年11月,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山西大学、运城市文物局以及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近30名学者齐聚山西绛县,参加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主办的“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发掘成果专家现场论证会”。与会专家考察了西吴壁遗址的发掘现场,观摩了出土遗物,听取了工作汇报。专家们对西吴壁遗址的考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西吴壁遗址发现的冶铜遗迹与遗物是中原地区时代早、规模大的冶铜手工业遗存,填补了青铜器产业链中的空白,对于研究早期冶铜手工业及早期中原王朝的兴起与发展等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会专家指出,应该将课题做大,囊括中条山南、北的采、冶铜遗址,有针对性的选点发掘,探索各遗址之间的关系;多学科合作公关,继续引入诸如碳十四测年、同位素分析、成分分析等各种科技检测等手段,对所获遗存进行深入研究,最大限度提取相关信息;同时继续加强对西吴壁的考古工作,寻找大规模冶炼场所,及早廓清遗址的聚落结构,为相关研究做出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