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焦点 > 曹操手下的精锐中的精锐虎豹骑

曹操手下的精锐中的精锐虎豹骑

日期:2018-01-02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曹操在位是并没有自封为帝,但是却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手下的精锐中的精锐虎豹骑

 



所以说,曹操被后人称之为一代枭雄并不为过。即使是在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混乱局面下,曹操依然凭借着自己难得的军事才能,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堪称奇迹。

其实,曹操可以这样在战场上肆无忌惮,不仅仅依靠的是曹操过人的军事才华,还在于他手下的一支神秘的王牌军队,这支部队被称为死亡骑士。而正是有这支部队的存在,帮助曹操一统天下。

关于曹操这支最精锐的部队,在《三国演义》中几乎没有提到,而且十分神秘,鲜为人知。但是,据历史记载,这支部队却是真实存在的,甚至这支部队差一点让刘备丧命。据悉,一个骑兵部队中的小卒,竟然可以抵挡住圣武关羽的青龙刀,可见其实力强大。这支神秘的骑兵部队名为虎豹骑。

关于曹操最精锐的虎豹骑部队,《三国演义》里几乎没有提及,倒是《三国志》里有所记载。可能是这支部队太重要了,曹操对它进行了严格的保密,以至于这样一支重要的部队,记载竟然比青州军还少。不过我们依然能从《三国志》中的只字片语中一窥虎豹骑这支神秘部队的战斗力。

首先虎豹骑的统领历来都是曹氏将领,比如曹真、曹休和曹纯。大家都知道曹操最信任曹氏将领,虎豹骑历来由曹氏将领统帅,由此可见其重要。《魏书》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其精锐可见一斑。

且在来看虎豹骑的战绩。首先是在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南皮之战中,在战场上杀死袁谭。接着又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北征乌桓时,在战场上斩下乌桓单于蹋顿的首级。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坂坡之战中击破刘备。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大破以马超为首的关西军团。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 218年),在下辩击破张飞和吴兰。

几乎每一场战役, 曹操都是在最关键时刻投入虎豹骑,这种使用方法有点类似于李世民的玄甲精骑。后来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虎豹骑最后一任统领曹纯死后,曹操召开会议选新统领,结果在会议上曹操说:“曹纯的才干有谁能比呢?难道我不可以亲自当选么?”于是就亲自当了虎豹骑的统领。这也可以看出,其实曹操是十分重视虎豹骑这支部队的。

再看看他史上的三次战绩:《三国志》中官渡战后,“纯麾下骑斩谭首。”短短这一句话,似乎没什么大不了,可你联系《三国志》的上下文就会明白这是多么艰难的一仗。我们可以看出这支部队的攻坚能力,和他打硬仗的能力(虎豹骑在史书中极少的几次露面几乎全是硬仗)。

“及北征三郡,纯部骑获单于蹹顿”千里奔袭,攻之能克,机动力和战斗力可见一斑,要知道这蹹顿可是号称“冒顿”再世。

“从征荆州,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率。进降江陵”,可见演义中的追赶刘备那支“五千铁骑”在正史中就是虎豹骑。他们一昼夜行“三百里”, 诸葛亮说是“强弩之末”,结果刘备被这支“强弩之末”的军队杀得几乎全军覆没,要不是关羽及时赶到,恐怕历史就改写了。尤其令刘备感到震惊和恐惧的是,他们在如此急行军后还能有这么强的战斗力。

虎豹骑在三国史中与另外几支精锐部队——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袁绍帐下麹义的“先登死士”、吕布麾下高顺的“陷阵营”、曹操麾下夏侯敦和徐州陶谦的“丹扬兵”、西凉马韩的“西凉铁骑”以及将来蜀汉的“白耳兵”、诸葛的“无当飞军”——齐名。但是从唯一的一次与“西凉铁骑”的战斗中还是可以看出,虎豹骑是三国当之无愧的王牌之师。

史载曹操征马超一战中,“又列铁骑五千为十重陈,精光耀日,贼益震惧。”可见出战的正是虎豹骑。因为有后面这一句“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 等。”,这五千铁甲就是虎豹骑。能大破西凉铁骑一方面是曹军“轻装步兵”青州军顽强的拖住了敌人,为“虎骑夹击”争取了时间,但根本上还是他强大的战斗力决定的。“大破”之余,还能阵斩二将,实力何等强悍。

有这么强悍的秘密部队做后盾,难怪曹操在战场中如此勇猛。这也体现出了曹操的军事才能,一定要为自己准备精锐部队,以备不时之需。这也足以说明,曹操能在三国时期有自己的一分天下是靠实力赢来的。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