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焦点 > “扁鹊换心”的故事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

“扁鹊换心”的故事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

日期:2017-12-05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扁鹊是中国从古代传诵至今的一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凭借自己深厚的医疗知识和技能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成为中医的开山鼻祖。扁鹊提出的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成为了后世中医奉为宝典的“望闻问切”。关于的他的事迹,自然是很多人好奇的。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

扁鹊姓姬,名缓,秦氏,字越人。因为古时候避讳直呼其名,所以都是用字来代替,在他还未成名之际,众人都叫他秦越人。扁鹊还有一个别号,叫“卢医”,“医”自然指代他是一个医生,而这个“卢”就道出了他的出生地以及早年的居住地,卢国。

“扁鹊换心”的故事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

扁鹊行医

扁鹊出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渤海郡郑地,现在属于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当时这个地方是一个小小的诸侯统治的小国,卢国。由于卢国辖地太小,在当时弱肉强食的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上都是待宰的对象,所以在史书上找不到关于它的身影。

卢国的都城大致在山东济南长清区,现在此地有一个叫“卢城洼”地方,据说就是卢国的都城旧址。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还能看到一些残破的城墙,有的地方城墙的高度还是不低的。只是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为大规模的开垦土地,所以城墙就在这一时期被破坏殆尽。现在只能依稀辨别的出当年的轮廓,少数地方还能看到夯土。

总之,扁鹊的故国卢国,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现今能够辨别的出当年他们生活过的遗迹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

扁鹊的医术

扁鹊被后人尊称为古代五大名医之首,是春秋战国时期家喻户晓的神医。扁鹊在机缘巧合之下,碰到了当时的名医长桑君,并拜其为师,尽得长桑君的真传。现在还流传着许多关于扁鹊的小故事,其中较为有名的便是关于扁鹊医术的小故事了。

扁鹊曾到魏国替魏文王诊断病情,魏文王就问他说:“我知道你有两个哥哥,你们兄弟三人都是行医的,那么可以告诉我,你们三人中谁的医术最好,谁的最差吗?”扁鹊想也没有想就回答说:“大哥的医术最好,二哥的医术次之,我的医术排在最末尾。”魏文王听了很奇怪,于是就让扁鹊详细的说一说。

扁鹊思考了片刻,告诉魏文王说:“大哥的医术最好,因为他能够在病人发病之前就将病人给医治好。病人并不知道是我大哥在其发病前将他医治好的,就认为自己的身体一直很健康,什么病也没有。同时,他也觉得我大哥的医术并不高明。我二哥的医术排在第二位,他能够在发病的初期就看出病症来,那个时候,这些只是小病二哥很容易就治好了。所以,那些患者就会认为我二哥擅长治疗一些小病症,医术也就一般般。而我治疗的那些病人,他们的病症已经很严重了,需要我用多种方法才能将他们治好。人们看到我治疗的过程这么的麻烦,经过很多努力才治好了患者,他们就会认为我的医术高超,远远超过我的两位哥哥。”魏文王听后深有感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问题发生后要早早的解决才好,最好在问题发生前就解决它,不让它有发生的机会。

扁鹊换心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师从长桑君,医术高超,是古代五大名医之首。扁鹊妙手仁心,解决了无数的疑难杂症,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很高。关于扁鹊的医术到底有多厉害,到现在都还流传着关于扁鹊换心的小故事,在古代这种医疗条件下,扁鹊都能换心,可见他医术之高。

鲁公扈和赵齐婴两人同时生了点小病,但却一直没有治好。于是,经过一番商量之后,两人就请名医扁鹊前来帮他们治疗。扁鹊先替鲁公扈诊断,过了一会,扁鹊对鲁公扈说:“你的精神力很充沛,但是身体却羸弱不堪,心中有的是计谋,但又不能果断的下决定,这些就是你的症结所在。”接着,扁鹊又替赵齐婴诊断,扁鹊对赵齐婴说:“你精神力虽然很弱,但是身体却很强壮,没有计谋但是却很坚韧固执,只要将你们两人的心互换一下,你们两的病就都能痊愈了。”于是,鲁公扈和赵齐婴就答应了扁鹊的提议,两人决定互换心脏。

扁鹊先让两人喝了特制的汤药,不久之后两人就昏死过去了。趁着两人昏迷的时候,扁鹊剖开他们的胸腔,找到了各自的心脏,再将两颗心脏互换。扁鹊完成心脏互换的手术后,就给他们吃了一些药物,过了一会儿两人就清醒了。换完心脏后,两人的病症也得到了解决,也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扁鹊换心这个故事可能只是一个传说,毕竟当时的医学技术并没有到达这种高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扁鹊的医术的确很高超。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